白癜风初期症状 我与杨星火的一面之交龚旭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,也是我进藏服役50周年。此时此刻心情难以平静,总有些难忘的人和事浮现眼前,逼我提起笔来写写它。 上世纪60年代中期,我上中学时,学校广播里播放的歌曲内容大多为:……金色的草原开满鲜花,云彩上面有个查果拉。查果拉山高风雪大,山上自古无人家。解放军为咱守边境,雪山顶上安下家。哎,鲜花献给解放军哟,山歌献给查果拉。 到了我们上音乐课时,老师贴出歌单。我一看,正是学校广播喇叭里播放的《山歌献给查果拉》,作词杨星火。当时我想,杨星火是男性吧。电影《李双双》里面有位演员叫仲星火,不就是男性吗?因此,我对“杨星火”这名字没过多关注。 应该说,我与西藏有缘!几年后,我入伍来到西藏林芝服役。不到春节,自治区、拉萨市就组织慰问团,随带宣传队到部队慰问演出。距我们分区最近的西藏自治区医学院前身——自治区卫生学校,在正月初一晚上,也到我们分区慰问演出。 我是分区直属队士兵,观看了卫校宣传队员演唱的《叫我们怎能不歌唱》《山歌献给查果拉》等歌舞、曲艺节目。当我再次听到《山歌献给查果拉》歌曲时,就想起我上中学时,学校领导从报纸上得知,西藏查果拉边防队被国防部授予“高原红色边防队”荣誉称号,学校团总支便迅速组织团员、青年做鞋垫、写慰问信,寄给查果拉边防队。后来,我入伍担任连部文书时,经常到设在我们连的分区军邮站查看信件,目睹了全国各地寄给边防官兵的鞋垫、布鞋、慰问信等,一大摞一大摞,雪片般飞来。大概是军区收到那些慰问信,分发给下属部队的吧。那些慰问信,信封上几乎没有收信人地址、姓名,多为“西藏边防最可爱的解放军叔叔收”。信封上也没寄信人地址、姓名,好些慰问信没封信口。那时全国人民多么热爱子人民弟兵啊!青少年学生多么拥戴解放军啊! 啪啪啪……!一阵雷鸣般的掌声,打断了我的回忆。慰问演出结束,全场起立。军分区首长上台祝贺演出成功,并与演员合影留念。我踮起脚尖,惊喜地发现,一位面容白净的中年女军人,走在司令员鲁之东前面。不少人惊问道:她是谁呀? 连长告诉我们:据军分区保卫科王科长讲,昨晚上台的那位女军人,就是《山歌献给查果拉》等歌词的作者杨星火。她在50年代初随18军进藏,扎根西藏20余年,写过不少诗歌、散文、小说,是一位著名的部队女作家、女诗人。50年代授衔时,她就被授予少校军衔了。哦,这时我明白了,杨星火就是她,她就是杨星火! 让我想不到,几天后,我竟然有机会与杨星火老师零距离接触。 据说,杨星火老师在几个月前就重返西藏,连过年也没回成都与家人团聚。她在西藏部队和地方采访了不少干部群众,并奔赴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墨脱县,采访墨脱独立营周耀荣营长,以及地东边防站徐德银站长。她还到林芝八一毛纺厂体验生活,准备出一部反映雪山纺织女工的诗集。因为,我们连是分区直属连队,部队首长时常前来检查、指导工作。机关科室也时有领导干部来我们连蹲点。 一次,成都军区、西藏军区分别有一位首长来连队视察后指出:你们说特务连搞得好,怎么不见一篇报道?分区首长就立即通知宣传科,抓紧写出有影响的文章。宣传科科长龚明德与杨星火,曾在西藏军区文化处共事,便托人捎去条子,请她来写点东西。杨星火老师火速前往我们分区,又赶去我们连队,得知我连少数民族官兵多,想与他们交流,了解成长历程。 连队领导开了个名单,安排我为杨星火老师专门通知人员,到连部接受采访。在与她见面时,她微笑着问我是哪年的兵,叫什么名字?是哪个地方人?我如实回答后,她又笑着对我说:哦,我们还是老乡。我反问她:杨老师是哪里人呢?她说:我是威远人,算是半个老乡吧。又说:你是连部文书,高中生,喜欢写作吗?我说,喜欢,但收获不大。她说,只要多读书,勤写作,就能写出好作品。接着,她给我简单讲了讲应该怎样做人、怎样读书,怎样写作。轮到谈正事时,我问她,叫谁来与杨老师见面?按她点名,我先去叫的是和我一起入伍的同乡战友。杨老师也像问我那样问过他以后,同他交流。随后,我又分别为她通知了藏族、回族、满族、水田族、门巴族、珞巴族等好多名少数民族官兵,去到连部与她交谈。 很快,杨星火老师采写的长篇通讯,在西藏日报第三版整版登出。这是以军分区报道组名义发出,没有署杨星火老师的姓名。由此可见,她是那么无私! 1975年9月初,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奔赴拉萨,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10周年,慰问演出《雪山红松》。演员们乘车从川藏公路途经我们分区,专门作汇报演出。这是杨星火老师主创,杨泽明等人加盟编写的八场歌剧。也是杨老师重返西藏,在部队和地方体验生活,搜集素材,根据我们部队真人真事编创的剧本,剧中女主人公原型,是分区侦察科康科长在雪山上捡到的藏族女孩。后来得知,这出剧也有杨星火老师的影子,她不是也捡拾一名藏族男孩,并将其抚养长大吗?观看演出免费,入场的门票按单位人员比例分发。我看了两场演出还想看第三场,但是没票。连部杂务班战友拉我去观看,塞给我一张票。刚进礼堂门口就被拦下,还教训我:弄虚作假!当兵的人怎能这么做?我顿觉丢人现眼,尴尬至极,真想往地下钻。却又想“欢迎战旗文工团来分区慰问演出”的横幅,还是宣传科请我去写的呢。想再看一场演出都不行?其实,我是以为杨星火老师也会来观看,听听反应。我想再见见杨老师,与她再进行一次交流,讨教讨教写作方法。 后来我没能再与杨星火老师晤面,甚感遗憾。多年后,得知她已驾鹤仙逝,我十分悲痛。她是我遇见的第一位作家,而且是一位女作家,还是邻县老乡,我们之间有着特殊情分。那次在部队零距离接触,得到她启发后,我注意阅读《解放军报》《战旗报》和《解放军文艺》等报刊,并购买书籍充实自己。也写写东西,投寄报刊。以致后来,坚持业余写作,发表了一定数量的诗歌、散文、小说、报告文学、戏剧小品、电影、电视剧本,出版了个人专集,加入了县、市、省级作家协会,以及某些全国性文学社团。我在文学创作上能取得一定成绩,这都得益于杨星火老师当初给予我的启蒙指导。 当然,我们只是一次短暂接触,却给我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。 杨星火老师一直是我心中的偶像,我将永远学习她的为人为文! (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) 作者简介: 龚旭东:曾用笔名龚昫西等。上世纪70年代,在西藏林芝服役数载。业余写作50年,在全国几十家省、市报刊发表作品百多万字,作品被选入多种诗文集、曾获首届郑州小小说学会新人奖、征文奖等。多年前出版小说集一部,长篇小说待出。现为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、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、四川省散文学会理事、四川省校园文联文学专委会特聘专家顾问、成都市女学文化研究会特聘会长、《大洋文艺》特约作家。 作者:龚旭东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